紫砂壶的鉴定,包括轻重、色泽、长期形成的“包浆”及款式、造型等。一般来说,明清优质壶的选料精细,取自然紫砂泥经多次澄炼,尔后捏坯、修刻、入窑烧制而成,胎质相对紧密,分量较重。现代仿制的紫砂壶,由于选料的泥层与明清紫砂壶有所不同,淘练程序相对减少,所以分量较轻。且现代仿制的紫砂壶,多压模拼合而成,手工制作意味减少,只要留心壶嘴及壶柄下方,往往不难发现有双片拼合的线痕。明清紫砂壶,尽管泥色很多(有海棠红、朱砂紫等),造型各异(有菱花、南瓜、腰鼓等),但只要是真货,都有其自然之包浆,然而因遗留下来的方式及出处不尽相同,包浆也会有所差异。传世品使用年代越久,经抚摩后越古雅光润,硬而不坚。泡茶时间久了,无须放入茶叶,只要倒入烫水,也有丝丝清香,让人回味无穷。其中的精品,夏贮茶半月而不馊。出土的紫砂壶,虽然不像传世出品那样有温润的包浆,但是由于长期土浸水泡棺朽,也有它独有的古朴包浆。因紫砂壶质地略粗于瓷器,出土紫砂只要细心鉴别,就会发现表层有细细的土锈孔,一般只有缝衣针那么大,大者也仅蚁脚大小。每个注孔要么塞有深层土,要么就会形成和表面光滑处一样的包浆。但这些细节往往被近代仿制者所忽视,这也是紫砂鉴定的秘诀之一。1987年5月,陕西延安市柳林乡王家沟出土的明代大彬紫砂提梁壶,就明显地反映了上述几个特征。
从整体来看,明代紫砂器一般造型简练、线条流畅、工艺朴素,而清代康雍乾时期则造型华丽、工艺繁密,其中仿青铜器、漆器等造型和选料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之一。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紫砂器,则是清朝的继承和发展。这一时期的造型可能受西方近代抽象思潮的影响,有些很夸张。如壶嘴比例缩小,提梁拉高等。解放以后,紫砂业百花齐放,既有传统的继承,也有大胆革新。
当今内地、港台等玩壶者,大都重视壶的款式。一把紫砂手工壶,一般包括三方印章,壶底一方,盖内一方,容易忽视的是壶柄下的一方。更有甚者,壶内壁还有一方至二方,印皆阳文。但边款及图案,一般都用牛角、竹片等刻划。
精品难遇亦难求,真伪之间其品位、价值更有天地之差,故,收藏者和爱好者对紫砂壶之鉴定,当慎而又慎才好。